ASMR变味:从疗愈工具到流量狂欢的迷失之路
近年来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从一种小众的感官疗愈方式,逐渐演变为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。然而,随着商业化与娱乐化的过度渗透,ASMR的初衷正在被扭曲,甚至沦为低俗内容与猎奇表演的温床。
早期的ASMR视频以轻柔的耳语、敲击声或自然音效为主,旨在缓解焦虑、改善睡眠。但如今,部分创作者为博眼球,刻意加入性暗示、夸张表演或毫无关联的剧情,将“颅内高潮”与软色情绑定;平台算法则进一步助推这类内容的泛滥,导致真正优质的疗愈内容被边缘化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ASMR的“变味”正在消解其科学价值。研究表明,特定声音确实能激活大脑的愉悦反应,但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可能让公众对这一现象产生误解,甚至引发污名化。当ASMR沦为流量工具,其最初的疗愈意义何在?
或许,是时候重新审视ASMR的边界:创作者需回归对感官体验的尊重,平台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,而观众也应学会辨别——真正的放松,从来不需要以感官刺激为代价。